体育学一级学科公司产品方案
(0403)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技能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体育领域从事教学、运动训练、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务实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在体育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专项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创造性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独立从事体育研究、教学和训练等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和数据库处理的能力,基本掌握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能力。
4.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热爱体育事业,身心健康,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体育文化人。
二、研究方向
1.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1)
(1)社会体育组织与管理。运用社会学与体育学的原理与方法,以西部民族地区大众健身与环境的适应性为对象,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体育锻炼、健康教育等因素着手,探索现代社会中不同群体健身需求的特点、趋势及存在的差异和原因,把握西部民族地区大众健身的发展基本规律。
(2)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主要研究体育产业经营环境,体育市场、体育市场调研与预测,体育消费者行为,体育经费与经营战略,体育促销手段及途径,以及民族地区体育产业的经营与管理等问题。
(3)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主要是探究人们在体育活动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发展规律,揭示人的心理活动与体育活动交互作用的原理及其依赖关系,主要涉及体育运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健康、运动心理测量、运动心理技能训练与咨询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
(4)环境与体质健康。主要从体质学、健康学、人类学、民族学、环境学等多学科角度,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群体体质健康调研和监测的资料,运用统计学、测量学、系统论等有关理论,探讨不同民族体质健康与环境的适应性,着重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体育锻炼、健康教育等因素研究少数民族群体体质健康状况变化的特点、规律、趋势及存在的差异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运动人体科学(040302)
(1)运动损伤与康复。主要研究运动性损伤的发生规律,预防措施;运动损伤康复手段(理疗、按摩、针灸等);民族医药在运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理探讨。
(2)体质与健康促进。主要研究国民体质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体育锻炼等因素国民体质和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各因素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改善国民体质健康状况的干预措施。
(3)运动健身理论与运用。主要研究运动时人体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适应机制;探讨不同人群肥胖发生的机制及运动健身的减肥效果;中医中药在运动健身养生的理论与应用。
3.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3)
(1)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主要运用教育学、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课程论、运动训练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从多角度、多方位对运动专项(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的教学过程进行综合性研究。本研究注重不同学科的互补性,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探索各专项教学的科学方法和特殊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2)专项训练理论与方法。主要采用一般训练学、运动心理学、教育学、决策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处理方法,以发现、分析、解决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宏观、中观和微观问题及其评价为切入点,从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对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的诊断、评价和调控。
(3)运动竞赛理论与方法。主要运用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运动训练学、心理学、竞赛学、竞赛规则学、竞赛裁判学、竞赛方法学、竞赛组织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体育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管理过程进行综合性研究。本研究注重运动竞赛的实用性,综合不同学科的互补性,充分发挥人的主管能动性,探索体育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管理的科学方法和特殊规律及其与其它学科的相互关系。
4.民族传统体育学(040304)
(1)民族体育文化学。本研究方向着眼于各民族的体育文化差异,综合运用文化学、民族学、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其差异性和相关文化互动因素,探讨各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定内在结构、运作方式、社会功能和存在价值。
(2)民族民间体育理论与方法。民族民间体育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民族民间体育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构建和挖掘,包括基本概念、功能与特点、历史与发展、竞赛方法与组织管理等方面。要求研究生掌握民族民间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各项目的技能、规则、制度、管理和科研等方面的内容,培养从事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推广的高级专门人才。
(3)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运用现代体育科学的原理与方法,探索武术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对武术教学与训练、武术竞赛组织与裁判、大众武术健身与社会适应价值等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与研究。
(4)民族传统体育养生与保健。本研究方向以唯物主义辩证法为指导,运用生物科学的前沿思想和新技术,深入地研究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对人体生理机能影响;测定和评价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训练效果和指标;研究不同运动项目损伤发生的规律以及防治措施。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实行弹性学制,最长时间不超过5年。若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可申请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年。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1、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9学分,教学实践2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学术报告1学分。
2、课程设置: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适用对象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备注
|
春
| 秋
|
学位课
| 公共
必修课
| 11000001
| 研究生英语
| 全体
| 108
| 4
| √
| √
|
|
1100000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2
|
| √
|
|
110000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 √
| 自然科学类必修
|
11000004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 √
| 社会科学类必修
|
专业
必修课
| 11040301
| 教学论(张天成)
| 36
| 2
|
| √
|
|
11040302
| 社会学(万义)
| 36
| 2
| √
|
|
|
11040303
| 高级运动生理学(谌晓安)
| 36
| 2
|
| √
|
|
11040304
| 运动训练学(吴永海)
| 36
| 2
|
| √
|
|
11040305
| 科研设计与SPSS(张天成)
| 54
| 3
| √
|
|
|
11040306
| 专业英语(郭振华)
| 36
| 2
| √
|
|
|
非学位课
| 专业
选修课
(一组)
| 21040301
| 社会体育学(周道平)
| 体育
学术型硕士生
| 36
| 2
| √
|
| 体育人文社会学
员工必修
|
21040302
| 体育管理学(张小林)
| 36
| 2
|
| √
|
21040303
| 体育运动心理学(吴湘军)
| 36
| 2
| √
|
|
专业
选修课(二组
医学)
| 21040304
| 康复医学(黄大元)
| 36
| 2
|
| √
| 运动人体科学•
医学方向必修
|
21040305
| 运动营养学(陈玉凤)
| 36
| 2
| √
|
|
21040306
| 现场急救技术(陈正英)
| 36
| 2
| √
|
|
专业
选修课(二组体育)
| 21040307
| 体适能理论与方法(谌晓安)
| 36
| 2
|
| √
| 运动人体科学•
体育方向必修
|
21040308
| 运动医务监督(崔素珍)
| 36
| 2
| √
|
|
21040309
| 运动生物化学(陈玉凤)
| 36
| 2
|
| √
|
专业
选修课(三组)
| 21040310
| 体育教学设计与实践(刘少英)
| 36
| 2
|
| √
| 体育教育训练学
员工必修
|
21040311
| 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田祖国)
| 36
| 2
| √
|
|
21040312
| 运动场地设计与管理(吴永海)
| 36
| 2
| √
|
|
专业
选修课(四组)
| 21040313
|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龙佩林)
| 36
| 2
|
| √
| 民族传统体育学
员工必修
|
21040314
| 体育史(龙佩林)
| 36
| 2
| √
|
|
21040315
| 民族民间体育实践(李培雄)
| 54
| 3
| √
|
|
补修课
| 31040301
| 运动解剖学
|
| 36
|
| 随本科
生开课
|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员工补修
|
31040302
| 体育概论
|
| 36
|
|
必修环节
| 教学实践
|
| 2
|
|
|
社会实践
|
| 2
|
|
|
学术活动
|
| 1
|
|
|
五、实践环节与学术报告
1、实践环节
研究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教学实践(有两年以上高校任教经历者可免)不得少于20学时,由专业导师指导和考核,考核合格计2学分;社会实践时间为4-8周,由学院统一安排,考核合格计2学分。组织和考核按照伟德国际1946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执行。
2、学术报告
研究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参加10次以上学术报告会,包括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学术沙龙、讨论班等形式,由年级学术辅导老师管理和考核,考核合格计1学分。组织和考核按照伟德国际1946学术报告活动方案执行。
六、中期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在第四学期的第1个月内进行。各学科须组成有指导教师参加的中期考核组,对课题进度和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对是否延期提出建议。除执行研究生处有关规定外,各学科可根据本学科特点提出进一步的具体要求。
七、学位论文
1.研究生在完成开题报告、通过中期考核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研究生要用至少一年半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内容须与本学科专业相关,并应体现本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的特色。
2.在第三学期结束前(特殊情况推迟至第4学期第5周前)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提交撰写论文的工作计划。依据开题报告(跨学科的科研选题,开题时应聘请相关学科专家3—5人),经导师组讨论认为选题合适,计划切实可行,才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
3.学位论文的答辩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进行。向学校正式申请提交论文前一个月,学院组织院导师组对论文进行初审及预答辩,进一步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4.学位论文的要求和格式规范按《伟德国际直营官网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执行。
八、正常学制(3年)主要管理环节
序号
| 项 目
| 时间安排
| 组织与指导
|
1
| 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 第1学期
(入学当月完成)
| 指导教师
|
2
| 课程学习
| 第1-3学期
| 公司;
研究生处
|
3
| 论文开题(研究生作开题报告,填写提交审定的《开题报告书》)
| 第3学期
(期末前完成)
| 公司;
学科导师组评议指导
|
4
| 中期考核
| 第4学期
(3月完成)
| 公司组织
|
5
| 论文中期检查(研究生作论文研究进展报告,填写提交《论文中期检查情况表》)
| 第5学期
(11月完成)
| 公司;
学科导师组检查、指导
|
6
| 论文预答辩和论文修改
| 第6学期
(3月完成)
| 导师;
学科导师组
|
7
| 论文送审(按评审意见修改)
| 第6学期
(4月完成)
| 公司;
研究生处
|
8
| 论文答辩
| 第6学期
(5月完成)
| 公司组织
|
九、必读书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斯蒂芬·P·罗宾斯(美)管理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邓树勋.高级运动生理学—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柯武刚(德),史漫飞.制度经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田麦久,武福全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6]季 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7]周静华.体育文献检索与利用[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8.
[8]张力为.运动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编委会.全民健身指导丛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10]童绍岗,孙麒麟,周宁.人文体育[M].北京:人民海关出版社,2002.
[11]席焕元.体育人类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12]丛湖平.体育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3]吴超林,杨晓生.体育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4]刘勇.体育市场调查与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赵苑达.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16]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17]曲宗湖.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8]钟启良.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19]布伦达·G·匹兹(美).体育营销案例分析[M]辽宁:辽宁科技出版社,2005.
[20]陈佩杰,王人卫,胡琪琛等.《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M].黑龙江:黑龙江科技出版社.2005.
[21] Vivian HH. Advanced fitness assessment and exercise prescription[M].Human Kinetics, 2010.
[22]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
[23]赵焕彬.运动生物力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4]陈吉棣.运动营养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25]杨静宜.运动处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6]王予彬,王惠芳.运动损伤康复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27]顾冬云等主译.骨关节功能解剖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28]丁苏东.民族传统体育教程[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9]白晋湘.民族民间体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30]胡小民.民族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